【改写版】三叶草策略
在贾府这个大家族里,贾母就像一棵根深叶茂的老榕树,她的每一片叶子都向着宝黛姻缘的方向生长。作为家族的最高掌权者,她始终如一地支持着宝玉和黛玉这对木石前盟的恋人。然而命运弄人,最终与宝玉拜堂的却是宝钗。这个看似矛盾的结果背后,其实暗藏着一个残酷的逻辑:只要贾母还在世,宝钗就永远不可能跨进荣国府的门槛。
让我们把时间线理清楚:黛玉的离世、宝钗的出嫁、贾母的寿终、贾府的抄家,这些重大事件就像一串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个接一个地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在宝玉宝钗成婚后不久,元春也香消玉殒。从贾府最后一个中秋夜宴,到宝玉出家时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前后最多不过半年光景。这样紧凑的时间线,暗示着这些变故都是接踵而至的。
那么,黛玉究竟遭遇了什么?今天我们先探讨一种可能性:当元妃彻底失宠后,皇帝一纸诏书将黛玉许配给北静王,这个突如其来的赐婚,最终将黛玉推上了不归路。
展开剩余72%这个推测看似大胆,但细细推敲却颇有道理。以贾府为首的四大家族,就像前朝留下的老古董,早已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但王子腾却是个例外,他手握兵权,位高权重。皇帝再信任他,也不可能毫无防备。元春入宫为妃,表面上是皇恩浩荡,实则是皇帝牵制王子腾的一步棋——用他最疼爱的外甥女作人质。在权力场上,感情是最奢侈的东西,一个讲感情的皇帝,注定成不了明君。
元春其实从未真正得宠。省亲时那句不得见人的去处,点戏时选的《乞巧》,都暴露了她深宫寂寞的真相。当王子腾失势,元春连做人质的价值都失去了,等待她的只有冷宫和死亡。元妃一倒,四大家族在皇帝眼中就彻底失去了价值。但要处置这些开国功臣的后代,皇帝也得讲究方式方法——让他们自取灭亡才是上策。
细读原著就会发现,贾府的男人们个个都是作死高手:贾赦强娶鸳鸯,贾珍与儿媳乱伦,贾琏偷娶尤二姐......薛蟠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当他们意识到危险来临时,绝不会坐以待毙,必定要拉几个垫背的。柳湘莲、冯紫英、贾雨村这些与他们交好的家族,都可能被牵连。
皇帝要抄贾府,还需要顾忌什么吗?林黛玉就是个例外。林家世代列侯,到林如海时虽无爵位,但他可是皇帝钦点的探花郎,后来又担任巡盐御史这样的要职。曹公这样安排,就是要告诉我们:林家根基深厚,深得圣心。林如海临终前,除了安排家事,必定还会给皇帝上表。这份临终奏折里,除了例行公事,最重要的就是为独女黛玉安排出路——很可能已经暗示了与贾府的婚约。
现在皇帝要抄贾府,黛玉已是贾府未过门的媳妇,按律要连坐问罪。皇帝怎么对得起死去的林如海?最好的办法就是为黛玉指婚,让她彻底与贾府切割。纵观全书,与皇帝互动最多的王爷就是北静王——皇帝不仅赐他鹡鸰香珠,连贴身汗巾都赏过,足见亲密。
有趣的是,黛玉与北静王早有神交:宝玉将御赐的鹡鸰香珠转赠黛玉;黛玉还试戴过北静王送给宝玉的蓑衣。更耐人寻味的是黛玉潇湘妃子的别号——一个国公府的公子未婚妻,怎配称妃?若真被指婚给王爷,这个称号就名副其实了。
皇帝的本意是好的:给忠臣之女找个好归宿。可他不知道三叶草策略,黛玉心里只有宝玉一人。这道赐婚圣旨,对黛玉而言无异于催命符。以她刚烈的性子,很可能会选择以死明志,魂归太虚。
发布于:天津市倍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