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纯秀
孙纯秀,1926年出生于海阳行村镇西小滩村,抗战支前模范代表,曾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等近百次战斗,是地雷战的亲历者,荣立三等功两次、四等功一次。
展开剩余85%抗击日寇 保家卫国
小滩村地处海莱交界,三面平原,南与黄海相望,距行村日伪据点5华里,位于青岛至行村(电影中的黄村)交通要道,是日寇下乡扫荡、抢粮的必经之路。
1940年,孙纯秀加入儿童团,负责站岗放哨、探听情报。1943年,地雷战已经在海阳广泛开展起来,在抗日热潮的带动下,满怀报国之志的孙纯秀加入了村里的民兵组织,决心为抗击日寇、保卫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43年5月至6月,孙纯秀与民兵利用地雷和自制的水雷多次炸敌和破坏敌人交通,共炸死炸伤日伪军70余名。除了埋放地雷,孙纯秀还与其他民兵一起,根据鬼子们的活动规律,利用熟悉的地形在村里村外大摆地雷阵,炸得敌人心惊胆战。
自1943年秋天至1944年春天,孙纯秀所在的五人民兵小组利用地雷和自制的水雷多次炸敌和破坏敌人交通,共炸死炸伤日伪军近40名。
烽火岁月 戎马半生
2015年,《人民日报》记者来到海阳采访。回忆那段激昂的民兵往事,孙纯秀老人激动地说,“大家都在学习制造地雷,但当时我是信号兵。”
敌人进驻海阳行村后华盛配资,民兵成立了爆炸组和通讯瞭望组。在村外三处制高点设置了信号瞭望岗,一旦发现行村的鬼子出动,三处瞭望岗就递次传讯报警,通知民兵爆炸组开始埋设地雷,其他民兵开始转移群众,掩埋粮食,准备迎击敌人。“鬼子从西往东走,我就把信号树向东放倒!”
孙纯秀生前有一个“百宝箱”,箱子里放着各类勋章。有淮海战役的,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还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一枚枚沉甸甸的勋章,记录着孙纯秀的戎马半生。
2015年9月3日前往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纪念活动。
2017年,孙纯秀作为山东省唯一一位老民兵英雄、抗战支前模范代表受邀参加了庆祝建军9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当战争的硝烟散去,生产建设提上日程。1952年,孙纯秀响应号召,从福建转业回乡,搞起了生产建设。回到家乡的孙纯秀铸剑为犁,把精力都放在家乡建设上,修路架桥,当民兵连长,带头领着村民干。
“我是党和人民的一粒石子,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这是孙纯秀贯穿一生的信念。
责任编辑 |董丫菁
二级审核|王欣仪
三级审核|薛明浩
发布于:山东省倍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