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贵州期刊文献展”开展公牛配资端
&
“贵州教育史上的风云人物”
推广活动成功举办
“抗战时期贵州期刊文献展”开展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贵州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精心策划“抗战时期贵州期刊文献展”,并于2025年8月28日在北馆6楼正式开展。
部分展览期刊
展开剩余76%本次展览设置“抗战期刊”“创刊号”“西迁期刊”“地方其他期刊”“展板展示区”五个主题展区公牛配资端,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教育研究、地方文化、文学艺术、健康卫生等多个领域,力图系统呈现抗战时期贵州期刊出版的图景,展现战时贵州的社会风貌。
部分展览期刊
读者参观展览
这些诞生于烽火岁月的期刊文献,既是历史真实的记录,亦是文化薪火的传递,其出版、发行活动所体现的文化坚守,折射出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与精神力量。
读者参观展览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28日,广大读者朋友可通过走近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感受那段艰苦岁月中的文化激荡,体会革命先辈的抗战决心与民族精神,进而铭记历史,继续砥砺前行!
“贵州教育史上的风云人物”
推广活动成功举办
为进一步宣传推广贵州教育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2025年9月10日(教师节),以“壮哉黔中:贵州教育史上的风云人物”为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在省图书馆成功举办。
主题分享环节,馆员向读者介绍了贵州教育的发展历程。贵州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蛮荒之地,文化教育十分落后。建省前后,随着各地学校的兴建,人才逐渐涌现,尤其是开科之后,“人才联袂而起,俊秀之士比于中州”,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六千举人、七百进士”等成绩,何其壮哉!
通过讲解及文献推荐,让读者了解了在贵州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的风云人物。比如有“贵州科举教育之父”之称的田秋,推动贵州文教事业发展的王阳明,“三鼎甲一探花”的赵以炯、夏同龢、曹维城和杨兆麟,“中国近代教育之父”李端棻等,他们是贵州地方文化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
主题拓印环节,读者亲手制作教育主题作品。拓印是一种古老的印刷术,发明于东汉时期,当时用以刊刻熹平石经。本次为读者提供的“状元及第”和“锦鲤附体”拓板,取自古代科举的寓意,比如“状元及第”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科殿试第一名的称谓。同时,拓印后读者还可以进行题词并加盖活动主题印章,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纪念意义及活动推广的影响力。
发布于:北京市倍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